走过铅与火的洗礼,又经过光与电时代的艰辛摸索,现代出版业正在朝着以“0”和“1”为基础的数字时代前进。与此同时,网络技术、AI、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使得我国出版的市场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其影响,传统期刊必然需要做出调整,方能适应当下的发展需要。回顾这一历程则可上溯至2005年,当年正式提出的“数字出版产业”概念标志着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步入到了新的阶段[1]。此后10余年,传统期刊先后经历了坚守传统、适度调整和积极应对的转变。学界对此已有多种维度的研究成果发布,对于相关问题的分析也可谓是各有千秋。但我们也注意到很多研究者往往是基于某一数据库展开研究,或以某类期刊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其结论虽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却缺乏从整体性视野探究相关问题的宏大视野。笔者不揣浅陋,拟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就相关问题作详细分析。
1 传统期刊数字转型面临的挑战
将“传统期刊”和“数字期刊”作为一对概念加以使用,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较为常见的使用情况。严格来说,这一划分模式并不严谨,但它大抵反映了我国出版界针对期刊的划分标准。前者主要是以非市场化运作模式为主要传播渠道的期刊,或主要以发表专业性较强的文章为主体的期刊;后者则不限于期刊内容,而主要从期刊的营销方式来界定。
1.1 传统期刊数字转型面临挑战的历史根源
在期刊出版的早期阶段,它与音乐、绘画、戏剧等文化艺术品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并因其与非传统的精英文化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别,而获得了在19世纪中后期的爆发式发展。而这一状况与稍早前的以手抄、小批量生产规模和服务特定人群的出版模式截然不同。尽管在15世纪就已有德国古腾堡印刷术出现,但经由此种模式流布的出版物仍然只是面对少数人群。这一局面的改变延宕至19世纪才出现,以《泰晤士报》使用蒸汽机械印刷机为标志,出版业的局面才发生彻底改变。作为最早开始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快速发展的工业技术,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日不落帝国”的经济实力,更在于它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传播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学者在分析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时曾写到:“自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利润为动力,以机器为主要生产工具,以大众为基本消费群体的批量产品生产逐渐成为西方社会主导性的生产方式。”[2]出版领域作为消费与流通最为便捷的文化传播渠道之一,很快就主动适应了工业化的产生模式。由此可见,自期刊出版诞生伊始,大众文化的基因即已被注入其中。
随着出版业技术的不断更新,特别是现代化出版技术的快速发展,20世纪以来的出版也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而这一时期所形成,以报纸出版、期刊出版为代表的知识信息传播模式,由于摆脱了宗教的神圣性色彩,并努力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因此,期刊出版的大众化实则承担了两方面的职能:一者是通过扩大阅读群体,提高了广大受众的文化素养;二者是受限于单向度的信息传播模式,客观上制约了信息扩散的广度和深度。
进入到数字出版时代之后,广大受众文化素养的快速提升已不需要通过出版业来完成,人们可以凭借更多的交互式信息传递渠道来丰富自己。同时,网络媒体语境的趣缘群体和融媒体语境,则进一步挤压了网络信息的内涵。据此,笔者认为传统期刊所面临的挑战并非单纯意义的市场挑战,而是当代社会信息传播模式深层次结构化变革所致。一方面,新兴的信息传递模式拉近了信息传播主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另一发面,受众主体性地位的提升也是传统期刊在数字转型道路上必然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1.2 传统期刊数字转型面临挑战的当下因素
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传统期刊在面临数字技术挑战时遭遇的挑战,有着深厚、复杂的历史因素,而此类因素在当下的学术讨论中并未展开。同时,传统期刊面临的挑战还包括某些当下的现实因素。根据我国学界的总结,“数字出版作为出版业中一种新型的出版模式,是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为基础,融合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出版形式。”[3]
这一界定方式主要是从出版的技术性手段出发展开,凸显了出版形式在出版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受其影响,传统期刊数字转型遭遇的挑战还应从出版内容、编辑模式、运作流程、受众阅读习惯等方面展开分析。
文章来源:《经济管理文摘》 网址: http://www.jjglwz.cn/qikandaodu/2021/0509/832.html
上一篇:乡镇文化站的重要作用研究分析
下一篇:建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
经济管理文摘投稿 | 经济管理文摘编辑部| 经济管理文摘版面费 | 经济管理文摘论文发表 | 经济管理文摘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经济管理文摘》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